阿塞拜疆的决定摆明了立场——它已经加入了反俄阵营。这一举动使阿塞拜疆成为继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之后民间配资盘,第三个公开与俄罗斯对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。阿塞拜疆为何突然转变?去年普京亲自访问阿塞拜疆,双方达成协议,共同建造更多油轮以扩大俄罗斯石油的出口。这一切进展迅速,然而半年后,阿塞拜疆竟然与俄罗斯撕破了脸皮,公开站队反俄。这背后,究竟发生了什么?
阿塞拜疆宣布关闭所有俄语学校、停止俄语课程,并暂停了俄阿伊三国铁路项目。表面上看,这一切的导火索是两名阿塞拜疆公民在俄罗斯被拘留致死的事件。然而,背后更为复杂的原因,实际上与近期爆发的伊以冲突息息相关。为什么这样说?因为阿塞拜疆参与了以色列针对伊朗的突袭行动!在以色列迅速打击伊朗时,一部分以色列战机和无人机的飞行路线穿过了阿塞拜疆领空,对伊朗北部实施了打击。也就是说,阿塞拜疆在这一场伊以战争中,毫不隐晦地站在了以色列的一方。
那么,阿塞拜疆为何要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呢?这其中有三个深刻的原因。首先,阿塞拜疆是以色列的主要能源供应国,提供了以色列约40%的石油。若伊朗的导弹袭击了以色列的海法港,阿塞拜疆的石油出口将会受到严重影响。其次,阿塞拜疆希望通过削弱伊朗,解决自身的地缘政治困境。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,而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数量远超过阿塞拜疆本国。阿塞拜疆人口仅有1000万,而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多达2200万,主要分布在“西阿塞拜疆省”、“东阿塞拜疆省”和“阿尔达比勒省”。因此,如果阿塞拜疆能借以色列之力削弱伊朗,未来有可能借机向南扩张,吞并伊朗北部地区,打造一个“大阿塞拜疆共和国”。最后,阿塞拜疆本身就是一个天然亲西方的国家。从苏联解体后,阿塞拜疆就启动了去俄化进程。阿塞拜疆不仅资源丰富,且不再依赖于俄罗斯的援助或军事支持。它拥有巨大的石油储备,总量高达40亿吨,这使得它在能源领域成为俄罗斯的竞争对手。尤其是在俄罗斯石油退出欧盟市场后,阿塞拜疆便成了意大利的最大石油供应国,而捷克和波兰也成为了阿塞拜疆石油的重要进口国。
展开剩余47%早在1999年,阿塞拜疆便退出了由俄罗斯主导的“集安组织”,转而与乌克兰、格鲁吉亚、摩尔多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创建了“古阿姆组织”。这个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扩大与欧洲的合作,并亲近北约。尽管这个组织的力量相对较弱,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的退出也表明,阿塞拜疆早在那时就有了“彻底去俄化”的战略规划。
在俄伊联盟的共同抗北约的背景下,阿塞拜疆天然与伊朗对立。当俄罗斯与伊朗站在一起,阿塞拜疆则公开站在以色列一方。从以色列与阿塞拜疆关系日益密切,到阿塞拜疆公开加入反俄阵营,整个局势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。那么,阿塞拜疆是否不怕像乌克兰那样成为俄罗斯的攻击目标呢?毕竟,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保护俄族的权益,要求恢复俄语的官方地位。但阿塞拜疆目前不仅取消了俄语课程,还关闭了所有俄语学校,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挑战俄罗斯的底线。俄罗斯是否会进行报复?从目前情况来看,阿塞拜疆似乎并不担心。一方面,俄罗斯目前的军事资源已被深深拖累在乌东战场;另一方面,伊朗被以色列重创,难以顾及阿塞拜疆;更重要的是,阿塞拜疆背后有土耳其作为强力支持者,短期内俄罗斯不太可能与土耳其正面交锋。
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,阿塞拜疆的转变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集体“去俄化”潮流中的一部分。比如,蒙古国恢复了传统的“回鹘式蒙文”,哈萨克斯坦加强了“哈萨克语”的推广。在东欧与东亚的前苏联势力范围中,俄罗斯唯一能控制的国家民间配资盘,似乎只剩下白俄罗斯。
发布于:天津市灵菲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