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印度动作频频,先是隐形护卫舰停靠釜山与韩国搞首次联合军演现货配资门户,紧接着防长又跑到澳大利亚开国防部长对话。这一连串防务合作看似平常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三国正联手在印太地区布下一盘针对中国的大棋。

明面上说是要填补美国可能撤离后的安全真空,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搞对华战略平衡。印度那艘2012年服役的隐形护卫舰跑到南海和印太地区转悠,联合演习从港口练到海上,还跟韩国谈技术转让;另一边印澳两国防长嘴上说着要维护“自由开放的印太”,背地里却在加强联合监测,目标直指中国海军行动。这种操作就像在下一盘围棋,看似各自落子,实则步步相连。
细看这些合作,套路很深。印度不仅跟韩国、澳大利亚勾肩搭背,还拉着日本、越南搞海军伙伴网络。从单纯联合演习升级到技术合作、后勤支持,甚至要搞供应链安排。特别是印澳之间那个潜艇救援协议,明显是要帮印度在印度洋站稳脚跟,直接挑战中国向印度洋投射海军力量的能力。这种多点开花的防务合作,本质上就是在构建一个对华包围网。

面对这种局面,中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。增加在印度洋和南海的军事存在是最直接的回应,同时也会对韩国、澳大利亚施加外交压力。毕竟韩国在中美之间一直走钢丝,澳大利亚也面临选边站的困境,这些都是可以打的外交牌。中国智库已经发出警告,说这种合作可能威胁地区和平,这话既是说给国际社会听,也是在给相关国家敲警钟。
不过也要看到,印度这波操作其实很有分寸。他们既要制衡中国,又避免直接对抗,通过联合演习和技术合作来扩大影响力,而不是正面硬刚。这种“既当又立”的策略,恰恰反映出印度在美中之间的复杂立场——既想借美国之力牵制中国,又不愿完全绑上美国战车。

从更深层看,这盘棋背后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。虽然特朗普搞“美国优先”让盟友心里打鼓,但四方安全对话这个框架还在运转。印度与澳韩的防务合作,某种程度上是在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内寻找自己的位置。
而对中国来说,关键是要破解这种合围态势,既要加强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存在现货配资门户,也要通过双边渠道化解矛盾,比如中印边界问题就必须排除第三方干扰来解决。
灵菲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